第一次鸦片战争(英语:first opium war),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走私鸦片四十多年不止日盛,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6月3日在广东虎门销烟,中英矛盾升级,战争最后以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告终。
英国方面经常称第一次鸦片战争为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英中通商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背景
19世纪初,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流毒极为严重,不仅损害吸食者的健康,造成白银外流,而且引起银贵钱贱,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影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
鸦片的大量输入,还加深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
鸦片贸易使清朝的吏治愈益腐败,军队更加失去战斗力,而白银源源外流,使清朝财政陷入困境。
因此,严禁鸦片的主张曾居上风。
道光十八年冬,林则徐奉召晋京。
道光帝多次召见,授以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至五月十五(1839年6月3日~25日),林则徐率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烟土全部当众销毁。
禁烟运动获得初步胜利。
见虎门销烟。
清廷闭关政策
中国自古因自身历史条件自居天朝上国,视其它国家为未开化之国,未对传统的范围外的国家民族有足够的了解。
明末清初以来,愈来愈多欧洲人东来中国发展贸易,但清朝自康熙以来一直收紧外贸政策,对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重视对外贸易,采取闭关政策。
1757年,清廷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只留广州作一口通商。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廷进一步限制外人来华贸易,批准两广总督提出的《防范外夷规条》,严限制外人来华贸易外,更规定武器、米粮、硝磺、铁锅、废铁和各种铁器不准出口。
蚕丝、绸缎也有出口数量规定。
175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洪任辉率领英国船北上天津,通过直隶总督向乾隆皇帝递交诉状,告广州海关刁难勒索外商,希望清朝开放多个通商口岸。
乾隆皇帝阅后大怒,认为英国人越级上访,有辱大清朝廷尊严。
下令将洪任辉驱逐。
1760年,恢复公行,专办对外贸易,对外商严加限制,不准外商与官员直接接触,指定须由公行与外商联系,使公行成为外商与中国官府联系的中介[2]。
这种保守的闭关锁国政策埋下了中英两国冲突的远因。
两国贸易逆差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
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造成出超(即是中国售出的货品比进口的货品多),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
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呢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由于不能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而根本无法进入中国市场,乾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
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利润受损。
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同时由于海关官僚的腐败和贪婪及种种潜规则,使得除税率之外还产生大量不可预估的费用,英国商人对此大为不满。
外交挫败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乔治·马戛尔尼来华,清廷以为英使是为了向乾隆帝贺寿而来,称使团带来的礼物是贡物。
马戛尔尼坚持不肯行三跪九叩礼,经过连番争辨,最终行英式的一膝一跪之礼,使乾隆心中不悦,而使团在觐见皇帝后被勒令离去。
马戛尔尼提出的增开商埠、减免课税等要求都被清廷以不合天朝体制为由而拒绝。
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英使阿美士德来华,希望改善对华的通商关系。
阿美士德因为拒行中国的三跪九叩礼而被驱逐,未能与嘉庆皇帝会面。
1833年,英王任命上议院议员、海军将官律劳卑为驻华商务监督,至此,遂由东印度公司的对华关系,转变为英国政府的对华关系。
1834年7月,律劳卑未经许可擅自从中国澳门进入广州城,并递交“平行款式”公函,违反大清规则。
两广总督卢坤令其离境,并扬言中断中英贸易。
律劳卑雇人在广州各处张贴告示,指责卢坤。
9月2日卢坤下令全面终止与英国的贸易,并派兵包围英商馆,撤走所有中国佣工,严禁人民向英人提供任何供给。
律劳卑调来英国一艘巡逻艇两艘护卫舰驶向黄埔进行威胁,与中国海岸警卫虎门炮台交火35分钟,驶入珠江。
卢坤随即将12艘大船沉于珠江河底拦截,又从各地调动舰只28艘围堵。
9月21日律劳卑在清廷水师的监视下被迫撤出广州。
9月27日重开中外贸易。
鸦片输入中国
而此时英国人已经占领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罂粟种植地——印度,英国从其殖民地印度装运鸦片来华。
由于吸食鸦片会上瘾,中国清朝亦开始严格控制其入口,但吸食者市场仍然存在。
清廷于雍正年间已明令禁烟而此时英国本土鸦片的使用仍然合法(英国本土的鸦片禁止要到1912年的鸦片公约之后实行)。
但清廷官吏也从鸦片贸易中获利甚巨,故默许在广州附近的零丁洋利用中国舢舨进行鸦片走私,使禁令如同虚设。
鸦片贸易相关环节关系人利润甚丰,因此鸦片走私日益扩大,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间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令英国出超,并反使中国入超。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六百万两,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出现通货膨胀,令清廷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鸦片贸易严重败坏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时更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鸦片流毒甚广,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毒者日众,为害中国国人身心健康,军队也吸食鸦片,身体变得虚弱,失去作战能力。
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道光帝希望严禁鸦片,痛陈:“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
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
自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至二千余万两。
自十四年至今,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
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万两。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虎门销烟
由于鸦片的危害日趋严重,使得朝野上下,禁鸦片的呼声日趋高涨。
1838年底,清朝道光帝颁布禁烟令,并派钦差大臣两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州负责执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两人合作,积极整顿海防,防御外敌入侵;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员;禁止商人贩卖鸦片,以及国民吸食鸦片,凡吸食者要立即呈缴烟具,限期戒除;并于3月16日晓谕外国烟贩,限期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林则徐又提出每箱呈缴的鸦片将获五斤茶叶的奖励,但他从未提及金钱赔偿,显然从未考虑英国人的利益和禁烟所带来的损失。
事件拖延至3月24日,因英国商人在中国停留日久,耳濡目染了中国之陋规,误以为林则徐此举不过是勒索钱财,对林则徐的要求敷衍过去,所以林则徐下令中断贸易,撤走英国商馆中的华人买办和仆役,并派士兵包围了商馆,并下令:和洋人交通者即汉奸。
350名洋商被困在商馆里六个星期,与外界交通隔绝,他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在“在华商务总监督”义律看来,林则徐此举是妄顾英国商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行径;结果义律在5月18日向林则徐交出了21306箱鸦片。
林则徐请示过道光帝之后,在虎门挖了三个大坑(每个长150英尺、宽75英尺、深7英尺),并在6月3日开始销毁鸦片,直到6月25日才全部销毁殆尽。
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过程
鸦片贸易被严厉取缔后,英国资产阶级立即策划发动侵略战争。
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向中国出兵的决定。
次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并派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
1840年4月,英国议会通过支付军费案。
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船舰40余艘及士兵4,000余人到达中国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英军到达中国海面后,首先封锁珠江口。
懿律看到广东军民早有戒备,决定率主力北上。
7月,英军进犯福建厦门,被已调任闽浙总督的邓廷桢督师击退。
接着,北犯浙江,攻陷定海。
8月,英舰抵达天津白河口,投递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致清政府的照会,提出赔款、割地、通商等无理要求。
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到天津海口与英军谈判。
琦善向懿律表示将查办林则徐等,希望英军返棹南旋,等候清政府处置。
英军乃于9月折回南方。
道光帝即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与英方继续谈判。
11月底,琦善到达广州。
他撤除防务,遣散水勇,镇压抗英群众。
此时,义律接替懿律为英国全权代表,步步进逼。
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攻陷沙角、大角炮台,琦善慌忙求和,义律乘机提出《穿鼻草约》,并于20日单方面公布。
其中包括割让中国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恢复广州通商等条款。
沙角、大角炮台失陷后,道光帝决定宣战,任命御前大臣、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调派大军开往广东。
2月下旬,英军先进攻虎门炮台,琦善拒派援军,守将关天培等壮烈牺牲,炮台失陷。
4月,奕山到达广州。
5月,他贸然发动夜袭,英军乘机反扑,占领城郊各据点,炮轰广州城。
奕山派人求和,与英订立《广州和约》。
其中规定清军退出广州,向英军缴纳“赎城费”600万元。
英国政府对《穿鼻草约》的内容不满,决定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
8月璞鼎查率领援军到达中国香港,不久即攻占厦门,清总兵江继芸力战牺牲。
9月,英军北犯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等英勇战死,定海再陷。
10月,英军进攻镇海,两江总督裕谦坚决抵御,城陷时投水自尽。
宁波旋也陷入敌手。
同时,英舰窜扰中国台湾,被中国台湾军民击退。
浙江连失三城,清政府决定第二次出师,派协办大学士、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率军驰往浙江。
奕经到达绍兴后,企图侥幸取胜,分兵进攻三城,结果惨败。
英军反攻陷慈溪,奕经等逃至杭州。
清政府派盛京将军耆英前往浙江主持对英交涉。
但英军决定乘虚而入,按既定计划侵入长江。
1842年5月,英军攻陷乍浦,6月再攻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据台死守,力竭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
英军溯长江西上,于7月下旬进攻镇江。
清副都统海龄所部顽强抵抗,经过激烈巷战,终于失守。
8月初,英舰直抵南京江面,清钦差大臣耆英等赶到南京议和。
鸦片战争至此结束。
第一阶段
战争爆发之初,中方只视英军为蛮夷,认为不具威胁。
1840年6月,英军统帅兼全权代表懿律领兵到达广州海面,并根据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指示,在封锁珠江口之后,北上进攻浙江舟山。
7月5日,英军开始进攻战略要地定海县城,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来源请求]。
7月6日,定海沦陷。
是役,英军旗舰“马利拿”号在岱衢洋百亩田礁触礁,船底洞穿,“威里士里”号成为旗舰。
8月,英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帝,眼见英舰迫近,开始动摇。
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国书,令琦善转告英人,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以此求得英舰撤至广州,并派琦善南下广州谈判。
10月,琦善署理两广总督。
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
12月,琦善通过私人翻译鲍鹏与义律谈判,拖延时间。
义律失去耐心,决定战后再商。
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军死伤700余人,师船、拖船沉毁11艘。
琦善被迫让步,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
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他虽上书道光帝,力言必须禁烟和重视海防,使被道光帝斥为一片胡言。
不过穿鼻草约由始至终并未经中国皇帝批准,而琦善也没有盖用关防印,因此该条约不具法律效力。
第二阶段
道光帝认为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与英人擅自签订条约有损天朝威严,使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
但义律先下手为强,于1841年2月23日进攻虎门炮台,虽然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靖远炮台将士奋力抵抗,但仍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
5月21日,奕山令水陆军1700余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动,挈火箭、喷筒,夜袭英船,掷火焚烧。
次日早晨英军2400人反攻,清军溃退。
四天之内,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奕山竖起白旗求和,签订《广州和约》,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仅怡和行伍崇曜就出资80万银圆。
英军收钱后也撤出广州。
期间广州民间反英气氛炽热,发生了三元里抗英事件。
而奕山为了不被皇帝惩罚,便虚报战功,甚至将该战役的惨败说成大胜。
1841年5月-1842年8月4日英国扩大战争(决战阶段)
1841年5月,英国政府否定《穿鼻草约》,改派璞鼎查来华,扩大战争规模。
8月11日,璞鼎查到达中国澳门。
8月21日,英国舰队离开中国香港北上。
据估计英军20000人左右。
厦门之战
1841年8月25日—1841年8月27日,闽浙总督颜伯焘、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及清军与英军发生战斗,清军金门镇总兵江继芸战阵亡,从清方官员奏折中的战前派防、战后回营的数字相比较,厦门清军共计减员324名。
英方的报告称,英军在此战中共战死1名,受伤16名。
定海之战
1841年9月26日—1841年10月1日,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镇海镇总兵葛云飞及四千清军与英军发生战斗,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镇海镇总兵葛云飞先后阵亡,清军全军覆没。
英军伤亡人数不详。
镇海之战
1841年10月10日,钦差大臣裕谦、福建提督余步云、狼山镇总兵谢朝恩及五千清军与1400英军发生战斗,清军全军覆没,钦差大臣裕谦自杀,狼山镇总兵谢朝恩阵亡,福建提督余步云未经战斗先行擅自离开战场,英军伤亡不详。
其后,英军短暂休兵。
1842年1月,转攻中国台湾中部,遭中国台湾道姚莹及中国台湾镇总兵达洪阿击退。
扬威将军奕经浙东反攻之战
1842年3月,清扬威将军奕经带约一万五千名清军及两千西藏援军,定于虎年虎月虎日虎时以生肖属虎的宁夏镇总兵段永福为指挥官,以五虎灭羊(洋)之计,分宁波、镇海、定海三路反攻英军失败,西藏援军指挥官阿木穰阵亡,宁波守城英国军官记载:“他们的尸体厚厚地乱摊在四旁,据说他们曾经决定不战胜即战死。
他们的帽子是用老虎皮制的。
”此即西藏阵亡虎头士兵。
英军伤亡不详。
吴淞之战
1842年6月16日英军以军舰7艘、轮船5艘(共载炮200余门)及陆军两团(不足额)进攻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及4000余清军与英军发生战斗,江南提督陈化成阵亡,清军全军覆没,英军被击沉军舰一艘,英军评论“自与中国军队作战以来,中国人的炮火以这次最厉害”,英军伤亡不详。
镇江之战
1842年7月21日,江宁副都统海龄带旗兵一千二百人、青州兵四百人与9000名英军第十八团和四十九团发生战斗,英国参战军人回忆“满兵作了一次最顽强的抵抗,他们寸土必争,因此,每一个城角和炮眼都是短兵相接而攻陷的”,清军全军覆没,海龄自杀,英国自己统计英军死37人伤129人,事后英军“毁城垣,焚衙署,纵黑鬼奸淫妇女,道路死伤枕藉”。
英国参战军人回忆“只要是真实的回忆,就可觉得这颗心很难说是有人道的了。
但即使是心肠最硬、资格最老,以杀人越货为生的人,看到这种悲惨景象也不能无动于衷的。
”
1842年8月4日,英舰队封锁南京长江江面,清道光皇帝求和。
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结果
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
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
中国香港岛因此被割让给英国,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五大口岸被迫开放给英国人贸易和居住。
列强自然不愿英国独享权益,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
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
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1842年8月29日),耆英与璞鼎查在南京签订了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十三款。
主要内容为:①中国割让中国香港;②向英国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口对外通商,英国可派驻领事;④废除“公行”制度,英商可以与中国商人自由进行贸易;⑤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的税率由中英共同议定。
条约签订后,双方在广东继续谈判。
1843年7月22日,在中国香港公布《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在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被作为其中的一部分)。
在该约中,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同时还制定了海关税则。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于1844年分别强迫清政府订立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一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