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

明朝明成祖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的事件 -九游会体育

永乐迁都是明成祖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元朝至正二十八年、明朝洪武元年明军攻占元大都至明朝永乐元年,北京名为北平)的事件,因发生于永乐年间,故名。北平是朱棣兴起之地,他在此经营30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永乐元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四年,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

永乐迁都角色

永乐迁都资料

永乐迁都明成祖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元朝至正二十八年、明朝洪武元年明军攻占元大都至明朝永乐元年,北京名为北平)的事件,因发生于永乐年间,故名。

北平是朱棣兴起之地,他在此经营30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

永乐元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四年,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

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

十三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十八年九月,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

十二月,北京郊庙宫殿成。

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

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此后至明亡,北京一直是明朝的京师。

事件推荐

重俊之变

李重俊为唐中宗李显第三子,在神龙二年被立为皇太子,但由于他不是韦后所生,颇受猜忌。后来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视李重俊为眼中钉,地位更加危险。神龙三年七月,他率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等人,矫制发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先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并杀其党羽十余人。又派李千里分兵守宫城诸门,自己则率兵自肃章门,斩关而入,欲杀韦皇后等人。不幸被拦阻于玄武门之外,士兵临阵倒戈,斩李多祚及李承况等于楼下,余党溃散。政变失败后,带下属奔终南山而去,赵思慎率轻骑追之。最终于雩县西十余里为左右所杀。唐睿宗即位后,追赠为节愍太

重俊之变

龙门石窟开凿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

龙门石窟开凿

云冈石窟开凿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道宣《绩高僧传·昙曜传》记载,昙曜「以元魏和平年(公元四六o年—四六五年),任北台昭玄统,绥辑众,妙得其一,住恒安石窟通乐寺,即魏之所造也。去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谷北面石崖,就而镌之,建立佛寺名曰灵岩。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

云冈石窟开凿

永乐迁都

永乐迁都是明成祖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元朝至正二十八年、明朝洪武元年明军攻占元大都至明朝永乐元年,北京名为北平)的事件,因发生于永乐年间,故名。北平是朱棣兴起之地,他在此经营30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永乐元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四年,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

永乐迁都

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中国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又称春夏榜案。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录宋琮等51名,是为春榜。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北方人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明太祖朱元璋命于落第试卷中再择卷复阅,增录北方人入仕。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对考试官严加治罪。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61名,

南北榜案

朱三太子案

朱三太子案(汉语拼音:zhu santaizi an),中国清代康熙时发生的反清事件。清初,流传明崇祯帝第三子尚在民间,一些人即以朱三太子为号召,举兵抗清,清廷大力搜捕,史称朱三太子案。康熙十二年冬(1674年1月),北京有杨起隆者,诈称朱三太子,组织旗下奴仆、佃户,密谋起事。因事机漏泄,为清廷镇压,起隆逃走。十九年,在陕西汉中捕获自称朱三太子慈璊的反清者,讯即起隆,然清廷指其假冒,在京磔死。三藩乱时,福建蔡寅亦诈称朱三太子,拥众数万,与中国台湾郑经勾通反清,被清军击败于天宝山。康熙四十年后,江苏太仓、浙

朱三太子案

猜您喜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