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中庸全文翻译-九游会体育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注释】
[1]经纶:原指整理丝缕,这里引申为创制天下的法规。大经:指常道,法规。
[2]大本:根本大德。
[3]肫肫:诚挚,与“忳忳”同。忳,恳诚貌也。
[4]渊渊其渊:意思是说圣人的思虑如潭水一般幽深。渊渊,水深。
[5]浩浩其天:圣人的美德如苍天一般广阔。浩浩,原指水盛大的样子。
[6]固:实在。
[7]达天德者:通达天赋美德的人。
【翻译】
只有天下达到诚的最高境界的人,才能创制天下的法规,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大德,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这怎么会有偏向呢?他的仁心是那样的真诚,他的思虑像潭水般幽深,他伟大的美德像苍天一样广阔。假如不是确实具有真正聪明智慧而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谁又能真正了解他呢?
【解读】
经纶天下,立本知化育
在《中庸》的第三十二章中,又开始强调至诚的品性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书中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夫焉有所倚?”也就是说,唯有天底下内心最为真诚的人,才能够掌握治理天下,管理国家的大纲,才能够担当得起树立天下道德典范的重任,才能够领悟到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如果想做到这几点,除了依靠那种至诚的品性以外,一个人还能够靠什么来达到呢?那么,为什么只有至诚之人才能够掌握天下间的至道,做到凡有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呢?因为只有至诚之人才能够认识到天地万物的运行与发展规律,才能够把握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并且把它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至诚之人内心一定是无妄的,他们的心中没有任何的杂念与非分之想,也没有那些小人的损人利己的功利之心。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了解天地间的真理与运行法则,并用自己高尚的道德修养来运用这些法则,在人世间做一些人人欢迎的善事,把他们内心中仁爱的本性通过他们的行为彰显出来。
由于拥有了一颗至诚之心,他们就可以驾驭世间的万事万物。因为任凭世间诸多事物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但是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我们掌握了驾驭万事万物的这一个“宗”,也就不会被眼前的变幻景象所迷惑了,就可以透过现象看到内在的本质了。而这一个“宗”,就是一颗无比至诚之心。
中庸思想中所说的“诚”,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诚实”概念。当然,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是人之为人的一项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中庸思想所说的“诚”是一种更加抽象化的“诚”,也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诚”。西方哲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作“本体论”,本体就是万事万物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深层的根性,就是天地之本、万物之本、做人之本。其实中庸思想中所说的这个“诚”就是提升到“本体论”高度的“诚”,一种接近于“道”的层面的概念。
在《中庸》中,有这样的论述:“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就是说,无论天道还是人道,归根到一个字,那就是一个“诚”字。我们常常说“天道不欺”“天道有成”,就是说天道的运行遵循一个“诚”的法则。一年四季之中,每个季节所特有的属性都是格外分明的,其运行的秩序也是井然有条的,春华秋实,夏衍冬藏,这是天道不可更改的至理,也是天道至诚的表现。天道如此,人之道就更应该以“诚”为本。如果一个人内心不真诚,从来不与别人交心,只把别人当工具使用,那么,这样的人是无法在世间立足的,他迟早会被社会驱逐出去,因为他违背了“诚之者人之道”的法则。任何游戏都有各自己的游戏规则,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一样。在世上生存最为基本的规则就是你必须是一个内心真诚的人,不然别人就不会与你为伍,你就没有资格进入人生这一场大的“游戏”圈子。
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秉持一颗诚心做人,秉持一颗诚心做事,那么就会在这个世间生活得坦荡,生活得幸福。那些虚伪之徒,那些势利小人,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隐藏着自己丑陋的本性,出卖着自己高贵的人格,他们的生活,能幸福到哪里去呢?而对于天下至圣至贤之人,他们的使命就显得更崇高、更伟大了。他们要“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
“经纶天下之大经”,就是让天下众生安享太平,让世间秩序变得有条不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国与国之间再无战事征伐。“立天下之大本”,就是在人类世界中建立一种根本的原则、根本的价值观,为世人树立一种道德典范。“知天下之化育”,也可以理解为以仁、义、礼、智、信这人间的五种伦理,去教化天下众生,让他们明了天地养育万物之理。世间有这种资历的人,有这样远大理想的人,当然就是人群当中的最高典范。然而他首先必须是一个至诚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任。因为除了“至诚”的本性外,“夫焉有所倚”?